随性的我

让自己像沙滩,多大的浪来了,也是轻抚着沙滩,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岩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

大专法令,还适合吗?

又是一桩大学生受到大专法令对付的事件。

续北大、马大发生学生被援引《1971年大专法令》提控后,近日又有国大学生因在补选期间身现乌雪,而被控告参与助选活动,触犯了其中第155a条文,即学生做出或发表任何可以被合理诠释为支持或同情任何政党的行为与言论。

这则新闻一登报,随即引起了全国各界的关注。无论是社会团体,或学生团体,无不为此事感到愤愤不平。马青和民青的代表更是异口同声地表示,有关当局应该立即撤销对该4名学生的控状,并立即修改不合时宜的法令内容。

1971年大专法令》的出现,可回溯到60年代的时期。当时的大学生不像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不只是限制于学术上,他们对当时社会所发生的课题如国内农民贫苦及缺乏土地耕种和一些关系到人民的基本生活课题,都非常地关注。当时,一旦社会发生了任何对人民不利的问题,大学生们都愿意走出校园,陪伴人民一同奋斗,而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大学生运动。由于当时的学生运动越滚越大,引起了当权派的注意,所以到了1971年的时候,政府通过了《大专法令》,全面改变了整个大马的大学风气。

回归正传,《大专法令》存在至今,也有29个年头了。它的存在,对大学生作出了多大的改变?又对整个大马的大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呢?这绝对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纵观现今在本地伫立大学,从1971年的2-3间,到至今的20多间,数量明显的大幅度增加。但是,反观培养出的大学生质量,却没有和数量成正比,反而每况日下。从前的大学生,是一群关心时事课题、了解国家动态、懂得本身权益和福利的国家资产,但是现时的大学生,除了一小群思想比较前进的人,其余大多数都是自求多福、自我封闭的孩子。身为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很多大学生却不了解一个国家的运作,也不清楚每个国家政策的目的。更甚者,有些身边的大学朋友根本就不懂何谓新经济模式、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等社会关心的课题,实在叫人担忧。

人人都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让人诡异的是,《大专法令》勒令所有的大学生不得参与任何与政治有关的活动,这岂不是限制了学生成为社会一分子的自由?在大学里,我听到一个很好笑的故事。一名大学生,在18岁的时候参与了国内的某个政治团体,但进入大学时,因《大专法令》的限制,而导致他必须退出政党,才能够继续他的学业。这就是《大专法令》的其中一向惹人争议的条文之一。21岁的小靓仔,可以自由的参与任何活动,包括政治活动,但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却如小学生般处处受到限制。如果所有的政治活动一概不能参与,那为何国家选委会还一直鼓励大学生多出来投票呢?难道排队投票,不算是政治活动?

其二,大学里的学生代表理事会(《大专法令》前为学生会),本来是一群被学生投选出来、为学生谋取福利及权益的代表。沦落至今,却成为了大学学生事务处的口舌,帮他们向广大的学生传达他们的新政策。而那一群学生代表们,本来是应该在学校新政策推出之前,与校方一同探讨到底新政策会为学生带来多大的影响,而在发现不公平或不利于学生的政策时,勇敢站起来反对的,却演变到现在的一班无牙老虎,对学校的种种政策诺诺称是,不敢有丁点的反抗。

以上两项只是整个《大专法令》里的其中条文。当大专生被限制于参与政治或捍卫福利的时候,他们就会渐渐地对这些课题缺乏兴趣,转而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学术上。这不只导致大学生在思维上无法突破自己,也间接的把他们训练成一群“事不关己,己不劳心”的份子。想象一下,当学生对国家发展毫无头绪,对民间课题一头雾水,对本身权益含糊不清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未来,岂不是让人憧憬?

法令的存在,本来是应该保护人民的。但是当一项法令已经不适合在用于现实社会的时候,就必须修改,甚至删除,不然就会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埋下一个很大的计时炸弹。大学生躲在大专法令的大雨伞下,就像一棵温室里的小花,永远都长不大,永远都如此渺小。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随风而来

在这里,不会有约束;在这里,不会有怪物;在这里,也不用太多觉悟。。。

只要。。。

用心就好!